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教學論文是教師教學經驗和教學研究成果在寫作上的表現,簡單的說,就是教師將平時教學中的一些經驗或研究進行了總結,并綜合運用綜合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和討論。秀水學院高度重視教學科研,為提高教學論文寫作水平,學校特邀請專家為大家“指點迷津”。
4月21號下午,全院教師薈聚高中行知樓大禮堂進行學習。學習會上,首先由高中部教學校長鄭軍亮老師介紹、分享芬蘭學習收獲。鄭校長用“用虔誠來善待教育”形象而精煉地表達了考察心得,指出教師要有“三個轉變”“三個提高”“三個發展”,通過提升心靈境界、審美境界來培養教學的“虔誠感”,強調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性。而教師專業成長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要由“教書匠”轉變為“創造型學者”,于我們而言,對教育教學中的案例、設計等進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并將之轉化成文字積累是重要的一步。
來自紹興魯迅中學的教學論文撰寫“高手”彭玉華老師,在接下來的一個半小時中,給大家帶來一場經驗和智慧的分享。彭老師說,對于中學老師而言教學寫作其實就是“用文字表達課堂”,課堂是我們教學寫作的重要素材,比如文本解讀、教學設計、課堂實錄、課堂隨筆、案例反思、教學隨筆等等,當然還要有更高層次的追求如理念闡釋。在把這些素材轉化為文字時,要注重解讀的新深、設計的新穎、課堂理念的生成、對案例進行反思和感悟,在一定的寫作“模式”下生成,文章才有價值和深度。
在立足課堂教學這個鮮活的素材基礎上,教師還要有“閱讀”這個前提。閱讀的對象有“書”和“人”,書即學科知識書目、學科教學知識書目、學科知識刊物和個人興趣閱讀書籍等;“人”主要是指教育教學的各類研究專家,閱讀他們的理論、理念等。在分享中,彭老師不時展示他所撰寫、發表過的文章,他說經常是積累到十個題目就開始動手撰寫,10篇文章基本發表是常事,令聽眾羨慕又贊嘆不已。
所以在最后一環節,彭老師分享了教學寫作的一些小竅門,如積累在平常,積累理論、視野、素材和靈感;“追風”和“逆風”也是種方法,即緊跟學科教學研究中的熱點或逆向思考;遷移和創新,把理論“立體化”,在某一個點上鉆研,達到“高、精、尖”等;再如投稿的小貼士,講究定向、散射、出擊、圈子和時節等。
最后,彭老師再次強調:教學寫作的核心密碼是“愿意寫”,愿意寫了,才有可能寫得好;一線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課堂這一鮮活素材。
整個學習會雖然時間不長,但與會的老師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表示將把經驗借鑒與個人實際相結合,爭取撰寫好教育教學論文,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
(陳慧娟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