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組建設之深研共進篇㉗】
探自然奧秘 以自然為師
——嘉興市秀水高級中學舉行通用技術“同課異構”活動
為了探索教學方法的多樣化,給教師提供教學設計與實施的交流平臺,12月17日,通用技術備課組舉行了“同課異構”教學活動。兩位教師以獨特的視角和豐富的教學手段,詮釋了“常見結構的認識”這一課題。
張晨燾老師在高二(10)班開課。張老師通過雪花等自然界事物的圖片,引出了新課的內容——“植物、動物、礦物質、自然現象等都有其特定的結構”,講解金剛石與石墨兩種同素異構體的區別和結構對物體形態的影響。他帶領學生參與分組動手活動,利用小木棍搭建云梯模型,理解技術產品的結構是為了實現其目的而設計的這一概念。他還通過蜂巢視頻和各種案例圖片,讓學生了解自然界中有各種結構可供設計師學習借鑒。張老師以講解搭配圖片表現,給同學們展示結構的三種分類并講解其特征與受力特性。最后,張老師對本節課內容進行了總結并講解了習題,以檢驗同學們的課堂學習效率。
江健老師在高二(1)班開課。江老師首先展示了兩種不同結構壘起的磚頭,并向同學們提問:“哪種結構的磚塊可以壘得更高?”他通過這個提問引出了本節課的第一個內容——“結構決定著事物存在的性質”。之后,江老師展示了蜂巢等結構圖片,讓學生思考,這些動植物的結構人類能否借鑒,并舉了蜂窩煤和蜂窩紙兩個案例,講述自然界中的結構可以應用到技術領域中。江老師以魁北克大橋歷次坍塌和建筑學院用大橋廢墟鋼筋做戒指引以為戒的事例,讓學生們體悟到,設計師設計結構時要有高度責任心。最后,江老師介紹了實體、框架、殼體三種結構類型,并帶領同學們分析并總結三種不同結構的頭盔性能差異。
此次教學活動,為大家展示了兩位老師截然不同的授課方法。張老師多使用活動、視頻等方式讓學生動手體會結構的性質,看視頻理解概念。江老師發揮自己殫見洽聞的特長,在講解概念的過程中,聯系生活實際,不僅便于學生理解課本內容,還為大家拓展了知識面。
探自然奧秘,以自然為師。這兩節課,激發了同學們對結構設計與技術應用的濃厚興趣,為未來的學習與實踐奠定了堅實基礎。
文字:張晨燾 圖片:莫勇翔
編輯:金惠芬 一審:王碧秀
二審:鄭軍亮 終審:蔡文祥